青岛海丽应急安全技术有限公司

资讯详情
无人机编队:如何成为震后灾情侦查的“天眼”?


当地震撕裂大地,通信中断、道路扭曲,废墟之下每一声微弱的呼救,都在与时间赛跑。如何在最短时间内,看清灾区的全貌,找到生命的迹象?现代救援的答案,来自于天空——那不是一个孤独的飞行器,而是一支智能化、可编队飞行的“空中机器人侦察兵团”

它们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团队作战
传统救援中,单架无人机视野有限,效率不高。而无人机编队可以通过预设程序,在划定区域内自动进行网格化飞行,像一把巨大的“电子梳子”,对灾区进行无死角巡查 。一架负责拍摄全景,另一架可能专门扫描红外热源,还有的专盯危楼结构变化——它们各司其职,将侦查效率提升数十倍。

“火眼金睛”看透废墟
这些无人机搭载的,可不是普通摄像头:

高清可见光镜头:拍摄海量照片,通过实景三维建模技术,在几小时内就能生成灾区的厘米级精度“数字沙盘”。指挥中心可以清晰看到哪条路断了、哪片楼塌了,为救援力量部署提供最关键的依据。

红外热成像仪:这是搜救中的“生命探测鹰眼”。即便被困者被埋在瓦砾之下,或在无光的黑夜中,其身体散发的热量也会被红外相机敏锐捕捉,在屏幕上一目了然。
空中基站:打通“信息孤岛”
在通信中断的极端情况下,特殊的系留式无人机可以迅速升空,悬停在数百米高处,变身成为一个临时的“空中移动通信基站”,能恢复方圆几公里内的手机信号,让被困者能发出求救信息,也让救援队伍内部通信恢复畅通。

【解读深度说明】


 


返回列表
下一篇